重庆环帝锦辉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依托歌乐山 “红岩文化”,构建“这里,让我们聆听红梅花开的声音”的文化主题,秉承“改变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方社会”的教育理念,提出“好习惯、天天见”的校训,“一个眼神一句细语都美丽,一身穿戴一种姿态都迷人”的校风,“不挑剔、全接受、不放弃、都爱护”的教风,“自醒自励、互助互修”的学风,“积跬步、可拿云”“勤思敏学、向善向上”的口号。

其四,设定合理的期望值。父母要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切勿总是将孩子与他人作比较,而是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真切感受到努力带来的成果。 其五,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能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家长要以身作则,用乐观的心态感染孩子。孩子遇到挫折时,既不过度保护,也不严厉批评,而是示范正确的应对方法。 最后,拓展孩子的社交圈子。同伴的认可对孩子自我认知的形成至关重要。家长可逐步引导孩子参与集体活动,从兴趣小组入手,积累社交经验,让孩子学会欣赏他人,也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

3. 反思教育方式,调整沟通姿态 不少孩子夜不归宿,直接源于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打着 “为孩子好” 的旗号,过度施加压力、频繁唠叨或强势控制,让孩子感到窒息。此时家长需反思:是否给孩子留了足够的自主空间?是否将自己的期待强加给了孩子?应及时调整方式,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商量问题,比如共同制定作息规则、讨论学习计划,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当教育充满温度与弹性,孩子自然更愿意主动沟通,减少对抗性的行为。 总之,应对孩子夜不归宿的核心是 “理解先行、情感连接、方式调整”。通过接纳、陪伴与反思,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安全感与归属感,从根本上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通过规范化、结构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和教育,近2000名困惑青少年从基地结业到回归家庭、返回学校、走向社会,成为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合格公民。日渐成为“家长满意度高,社会效益强”的困惑青少年专门矫正教育基地,被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火炬》杂志、上游新闻等媒体多次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 我们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勇担使命,养正遗规,春风教化,让困惑青少年在享受公平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静待红梅,美丽绽放,永放光彩。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