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活力满满的叛逆期,却有不少青少年把自己关在了网络搭建的 “囚笼” 里: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手机,吃饭时盯着屏幕,深夜还在打游戏,甚至逃学在家上网。他们从叛逆的 “追风者”,变成了失去自由的 “网囚”,却不知道,其实自己手里就握着 “开锁” 的钥匙。
叛逆的孩子,内心都渴望被看见、被理解。当父母忙着工作,忽略他们的情绪;当老师只关注成绩,否定他们的想法;当朋友渐渐疏远,没人倾听他们的心事,网络就成了唯一的 “慰藉”。在网络里,有人会为他们的分享点赞,有人会陪他们熬夜聊天,有人会肯定他们的价值。可这份 “慰藉”,渐渐变成了 “枷锁”—— 他们越来越依赖网络,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连吃饭、睡觉都要被网络支配。

想从 “网囚” 变成 “自救者”,第一步是 “觉醒”。要明白,网络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现实中的成长才是长久的;虚拟世界的认同是虚假的,家人朋友的关心才是真实的。试着问自己:每天花那么多时间上网,到底收获了什么?是成绩的进步,还是内心的充实?当意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就已经迈出了自救的第一步。
接下来,要主动 “行动”:制定一个网络使用计划,比如每天只玩 1 小时游戏,睡前 1 小时放下手机;培养一个现实中的兴趣,比如画画、打球、看书,让生活变得充实;多和家人朋友交流,哪怕只是聊聊天、散散步,也能慢慢找回现实中的温暖。
家庭和学校也要做孩子的 “后盾”: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少些指责多些鼓励;老师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帮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当孩子感受到现实的美好,又有了自救的勇气,自然能挣脱网络的 “囚笼”,重新拥抱阳光灿烂的青春。
自救的路或许很难,但只要肯迈出第一步,就一定能走出 “网囚” 的困境,在成长的道路上,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与方向。

良苗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基地秉持着这样的企业愿景致力于协助孩子重建亲子和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313”系统和“239系统”,为困境中的青少年提供全方位支持性的成长环境,激活学员的自驱型成长内核,实现学员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