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上,妈妈看着老师递来的 “孩子与异性交往过密” 的纸条,瞬间红了眼眶;办公室里,老师拿着学生课桌上刻着的情侣名字,无奈地叹气 —— 在叛逆的青春期,早恋就像一个 “敏感话题”,让许多家长和教育者感到焦虑,于是,“禁止” 成了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没收手机、跟踪放学路线、强行要求断绝联系,可这些做法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能阻止早恋,反而让青少年的叛逆情绪愈发强烈,甚至不惜用撒谎、逃课的方式对抗。

实际上,在叛逆期这个特殊的阶段,引导远比禁止更重要。青少年之所以会在这个时期陷入早恋,背后藏着他们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可能是渴望被关注,可能是需要倾诉的对象,也可能是单纯对情感的好奇。如果家长和教育者只看到 “早恋” 这个结果,却忽略了背后的原因,用强硬的方式压制,只会让他们觉得不被理解,进而把心门关上。不如换一种方式:用开放、平等的沟通代替指责,坐下来和他们聊聊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听听他们对这段感情的想法;用理性的分析代替禁止,帮助他们客观看待早恋的利与弊 —— 比如,喜欢一个人可以成为互相鼓励的动力,但也不能因此耽误学业;用传授技巧代替批评,教会他们如何在情感中保持自我,如何承担起对自己、对对方的责任。

叛逆期早恋从来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情感世界逐渐丰富的一种表现。就像小苗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养,而不是粗暴的修剪,青少年的情感成长也需要理解与引导。当家长和教育者放下焦虑,以包容的心态陪伴他们梳理情感、明确方向,他们才能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学会理性与成熟,顺利度过叛逆期,成长为既能勇敢追求爱,又能清晰把握人生方向的个体。

河南博阳青少年教育基地成立于2013年1月,位于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基地成立以来,一直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促进家庭亲子关系为己任,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常年面向全国招收10—20周岁有逆反出走、沟通困难、性格孤僻、自卑自闭、厌学贪玩、早恋网恋、打架斗殴、暴利倾向、抽烟喝酒、奢侈消费、抑郁肥胖等思想和行为的青少年,已经成功转化上万余名学子。
